-
Airbnb禁止在出租屋開新年派對,這類用戶除外
Danielle Abril 2020-12-08 03:30Airbnb正在采取新的措施,防止顧客新年前夜在出租屋里舉辦派對,傳播疫情。上周四,該公司對缺乏良好信譽、新年前夜想租下整所房子的顧客實行了最低兩晚的預訂標準。這家房屋租賃服務網站表示,新的限制規(guī)定將應用于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澳大利亞、法國和西班牙的租賃服務中。Airbnb將兌現已預訂好的僅...
-
比亞迪員工猝死在出租屋:生前一個月連續(xù)夜班,每班12小時
精選 2021-11-18 04:3011月5日,36歲的王江龍(化名)被發(fā)現猝死在出租屋中,警方出具的調查意見告知書顯示,已排除刑事案件。王江龍的家屬向澎湃新聞表示,他們認為王江龍的意外去世,和其生前曾連續(xù)超時高強度工作有關聯。但因未做尸檢,王江龍的具體死因目前尚不明朗。工牌顯示,王江龍生前系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第十一事業(yè)部員工,工號6...
-
Airbnb頒布新規(guī),遏制年輕人租房間辦派對
Dee-Ann Durbin, 美聯社 2020-07-04 03:30為遏制未經授權的派對,Airbnb將禁止一些美國年輕人預訂其所在地區(qū)的房子。這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房屋租賃公司表示,未來,25歲以下的美國用戶如果在平臺上獲得的正面評價少于3條,那么該用戶將無法預訂其所在地區(qū)的整套房子。圖片來源:GettyImages該公司同時指出,這部分用戶仍然能夠在其他地方預訂整...
-
新年愿望:私人葡萄酒窖大升級
Gregory Dal Piaz,Snooth 2012-01-11 09:40新年伊始,我們總是會立下很多宏愿。很多人希望取得個人進步、祈求世界和平和夢想有一天能減肥成功,重新穿進以前的牛仔褲等等。每逢新年,我們都會為這些不變的、難以企及的目標努力上幾天。但對于葡萄酒愛好者來說,花上幾天功夫就可能會帶來全新的豐厚回報?;蛟S從今年起,我們就可以開始享受葡萄酒收藏帶來的好處——而...
-
Airbnb與Uber,誰更強?
Deepak Ravichandran、Jeff Lu、Roger Lee 2017-03-21 05:302017年年初以來,公關問題一直讓叫車服務提供商Uber頭疼不已,而這只是一種溫和的說法。從網上的卸載Uber運動,到數量猛增的性騷擾索賠,再到該公司躲避執(zhí)法調查的Greyball軟件遭曝光,Uber發(fā)現自己一反常態(tài)地不穩(wěn)定。同時,受到批評的不光是Uber的文化。泄露的財務信息顯示,該公司2016年...
-
基金派息 不要也罷
Jon Birger 2008-11-14 05:27小心重稅帶來資金損失作者:Jon Birger對于國際基金投資者來說,今年可謂是糟糕透頂的一年,而且接下來形勢會更加不妙。那些用納稅賬戶購買國際基金或新興市場基金的投資者已蒙受了40%到60%的損失,接下來還將面臨高額稅款。但是IRA計劃和401K計劃的投資者能夠幸免于難(IRA和401K計劃分別是...
-
網易員工因HR威脅離世?回應來了
精選 2023-09-15 01:00近日有網傳消息稱,網易伏羲一員工因工作差錯被HR威脅,后在出租屋離世。針對網傳“因BUG被HR威脅”等信息,網易伏羲回應表示,經核查聊天記錄等現有資料,暫未發(fā)現“HR威脅”相關動機和證據。并承諾,如后續(xù)調查中有任何證據證明存在威脅情況,公司將嚴肅處理相關人員。...
-
出租屋產假星巴克,外賣高達729單!
精選 2022-03-16 03:30今年1月18日,四川綿陽執(zhí)法人員通過調查發(fā)現,消費者購買的咖啡,是通過外賣平臺里名為星巴克咖啡代購大都會百盛商圈店,和萬達商圈店兩家店鋪進行對外銷售的,產品標示的價格和星巴克正規(guī)門店是一致的。據了解,該窩點共計接單729單,涉案金額達4萬余元。星巴克中國回應稱,星巴克積極參與了該案件的調查,協助相關...
-
Airbnb即將上市,值得投資嗎?
Lucinda Shen 2020-11-20 03:30圖片來源:PHOTO ILLUSTRATION BY NIKOLAS KOKOVLIS/NURPHOTOAirbnb的發(fā)展過程堪稱傳奇。由于旅游業(yè)首當其沖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,導致該民宿共享公司被迫裁員近2,000人。但這家公司從危機的邊緣成功脫身,準備進行首次公開募股(IPO)。Airbnb可...
-
小米、Airbnb的假想估值何時成真?
Adam Lashinsky 2015-12-08 05:25“誰會是下一個接盤俠?”這話似乎正盤旋在中國手機神話小米的頭上。這家從上一輪融資后估值100億美元躥升到450億美元的新秀公司,正在遭受估值過高的質疑。無獨有偶,這種困惑也在美國科技界。這不禁讓人想起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。當時,新興企業(yè)向老牌公司發(fā)起沖擊,并且享有比對方更高的估值。當然,它們的估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