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黃車活著還是已經死了,這是個問題,而且是個不太容易說清楚的問題。
街頭已經看不到小黃車的影子,市面上也很久沒有其創(chuàng)始人戴威的消息,就連好事者去拍攝廢棄共享單車堆放場的視頻或照片,也已經不會著意提及ofo這三個字母。
但是,官網和App仍舊存在,打開后仍是一片炫目的亮黃,自始至終沒有一個管理人員松口說公司已經關門大吉,反而承諾了要給1600萬登記用戶退還押金,盡管這個退款過程可能窮極一些用戶的一生都無法完成,但的確已經有用戶拿到了這筆說大不大,說小也不算小的錢。
這看起來很像薛定諤的小黃車,它既是活的又是死的。在一些語境和條件下討論,它顯然已經死了;而在另一些語境和條件下審視,它可能還活著。
ofo公司也會經常釋放一些消息,這些消息都可以被當做它還活著的證據(jù)。要證明自己還活著,最有力的證據(jù),是讓那些已經從“焦急”等到“不急”的用戶看見拿到退款的希望。只不過,這些消息總是乍看像希望,細看卻像是在羞辱他們的智商。
最新的一次施加羞辱,不,釋放希望是在本周。
小黃車App推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活動——
“拉好友,幫你退押金”:邀請好友越多,退押金越快,不封頂。
“好友下單獎勵”:單單有獎,最高獎勵購物金額的 40%。
“10元特惠充值”:充值成功,立即退2.5元押金。
ofo官網在2018年停止更新,App也變得類似返利商城。小黃車的App里展示的商品琳瑯滿目,貨源是一些大型購物網站,可以滿足購買者從食品飲料到美妝護膚,再到家用電器的的全方位需求,這可以視為ofo自救的一個路徑,利用自己是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這一優(yōu)勢,通過給購物網站導流,來獲得經濟收益。而這些收益,正可以成為返還到用戶手里的押金。
不過,在ofo還沒有將押金返還給用戶的時候,這一盈利模式,用一個刻薄的比喻就是:用戶付錢給ofo幫助ofo賺錢。
了解了這一邏輯,就不難理解前面提到的三個活動何以被設計出來。特別是“拉好友,退押金”,閃現(xiàn)著無窮的智慧火花和無盡的創(chuàng)新精神,如果騙人也算智慧,傳銷也算創(chuàng)新的話。
毫不意外,ofo這一次釋放希望,受到廣泛質疑與批評。
人們最為集中的看法是,為了要回自己的錢,竟然需要把朋友推進坑里。這種直觀的描述,一語道破這個活動天生的倫理缺陷與道德短板。只不過,1600萬排隊的用戶中,不可能每一個都以最高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,我們無法推測到底有多少人會真的去拉好友下水。
我們也無法苛責這部分用戶,因為ofo的活動設計,太像一次素質測試,并為最壞的結果安排好最適宜的發(fā)生條件。
在爭議擾攘了一天后,ofo App將這一活動宣傳從頁面上撤下,但對ofo的輿論關注不會輕易平息。人們無法證實這是否根本就是一次ofo計劃好的營銷行為,以差評換關注,至少在客觀效果上看是這樣。
2014年,戴威與4名合伙人共同創(chuàng)立ofo小黃車。2015年3月17日到2018年3月13日,三年時間中,小黃車完成9輪融資,金額超過21.46億美元。2018年,小黃車轟然倒地,在共享經濟熱潮中遭受了最大打擊。
ofo一直自豪于小黃車是全球第一個無樁共享單車產品,也是同類品牌中,獲得融資最多的一個。亮眼的黃色與這些成就相得益彰,但全盛時有多耀眼,衰敗時就有多晦暗。
ofo在共享單車業(yè)務上的失敗,已經成為經典案例,戴威對所有真相保持沉默,外界通過邊角消息與只言片語拼湊出一張失敗路線圖:急劇壯大的同時,沒能練好內功。
除了這句籠統(tǒng)的概括,還有許多細致的分析,但這些都已經像是陳年舊事,被固定在2018年的寒冷的冬季。
小黃車的隕落宣告了那一波以共享經濟為旗幟的創(chuàng)業(yè)潮和那一撥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失敗,戴威不是最先倒下的一個,但他是倒下的人中最著名的一個。他在小黃車最后的時刻曾經說,跪著也要走完最后一公里。
聽到這句充滿悲壯色彩的失敗者宣言,人們以為將會看到另一個史玉柱,可現(xiàn)實是,他們連另一個賈躍亭都沒能看見。(財富中文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