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造車有望4月立項,正在摸底汽車業(yè)
![第一口啤酒](https://images.caifuzhongwen.com/2021/09/30/e17bf7e3c2e9e1406465c1e03f6d16c6.jpg)
第一口啤酒
我提一個很有意思的點:五菱宏光的電動車,銷量超過了特斯拉,而它的售價是三萬元。
這說明了什么?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。小米擅長的效率和成本控制,在造電動車方面有了對手。
小米為什么要造車?因為電動車也屬于智能產品,也是制造業(yè)。而且很可能是下一代計算設備。
我們的計算設備從電腦到手機,再到可穿戴設備的探索……然而探索結果不理想。汽車可不可以?很有可能,它可以具備強悍的處理器,是個人隨身的設備,有屏幕和各種硬件……
最后,關于自動駕駛。自動駕駛涉及到的技術、安全性和穩(wěn)定性要求,還有需要千萬~億行級別的代碼量,都要求車企具備非常深厚的積累,越早入場越有優(yōu)勢。目前離真正的自動駕駛還有距離,主要是激光雷達的成本太高,不用激光雷達的話,誤判率還有千分之一左右……
![東木](https://images.caifuzhongwen.com/2020/09/03/f414ed302d96c7e0d33ef37c3c4b29c5.jpg)
東木
永遠不要產生“小米造車是從零開始”的錯覺。小米肯定已經內部沉淀了很久,說實話,我還是挺看好小米汽車的,對于小米來說,最優(yōu)秀的地方在于能夠精準的定準用戶的目標需求點。不過,小米真要造車,如果沒有三五年時間那是絕對行不通的,汽車產業(yè)是典型的重資產,小米目前還是輕資產模式,盡管電動汽車的門檻相對燃油車要低很多,但貿然造車依舊可能會帶來很多風險。所以,如果真能從4月份開始立項,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是“小米會選擇哪家車企作為代工廠”。這個代工廠是落地的關鍵。
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造車大多都是采用跟傳統(tǒng)企業(yè)合作的形式,例如說蔚來跟江淮的聯(lián)手,還有蘋果到處找車企合作等。而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,比如說小米更多提供的,一個是關于設計層面的“時尚感”。一個就是對于車載系統(tǒng)等軟件設施方面的智能化升級。當然了,這些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在品牌營銷層面同樣都是老手,所以概念包裝之類不會少,對于傳統(tǒng)車企也是一種品牌升級。由于當前小米畢竟還是個在公眾心目中主打性價比的牌子,所以同國外豪華品牌合作可能性不大,更有可能是跟國內某家車企達成戰(zhàn)略伙伴關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