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口專家呼吁:生孩子應該變成一份工作
胡可可
又想起早就流行的那句話“建議專家不要建議”。專家為解決生育問題放大招,建議給生孩子的人發(fā)薪水,乍一聽好像挺有道理。實則,一是不可行;二是未必有效;三是考慮問題的出發(fā)點有失偏頗。
因為人口出生率下降,一段時間各地競相出臺政策,鼓勵生育,但都是短期和一個階段的激勵,有直接補貼金錢的,又從休假福利考慮,還有與住房等熱點項目掛鉤等,效果如何,還有待評估。但專家直接給出,視為工作,該發(fā)工資,顯然把生育這個事更加推向了一個極端。
把生孩子當成一份有收入的工作,這是把生育物化,金錢化的表現。生育是需要金錢,但是泛金錢化,或者把生育當成工作,當成賺錢的事,顯然和傳統(tǒng)的生育價值觀是違背的。子孫繁衍,人類延續(xù),這是人類的神圣責任和使命,生育是責任和愛的延續(xù)。小到為家,大到為國,為民族。社會保障婦女和兒童權利,但不能用工作這樣的方式去極端思考。
在我看來,生孩子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,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和文化問題。影響人們生育意愿和行為的因素有很多,如婚姻狀況、教育水平、就業(yè)機會、住房條件、醫(yī)療保障、社會環(huán)境、價值觀念等等。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生育權利和選擇,而不是用金錢來操縱和誘導。我們應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給生育者和孩子,而不是簡單用薪水來替代和補償。而且這種建議,也有不良風氣的價值導向,顯然不妥。
周維亞
既得利益者當然不希望人口新生兒減少,在既得利益者眼里新生兒的減少意味著年輕廉價勞動力的缺失,年輕人的生活壓力他們不會看的,因為他們關注的是韭菜的多少,而后面的一句才是關鍵,年輕人現在清楚的是如果把孩子生下來就是遭罪的,更何況當下的年輕人更愿意做真實的自己,不愿成為被房子貸款和醫(yī)療支出開銷及其他經濟貸款及生活較多開銷所累之人。專家們希望的是既得利益者的紅利維持,生的孩子越多花銷越多,花銷越多消費經濟就出現增長,而孩子被養(yǎng)育成人后,他們認為多半還是打工,經濟產出的利潤被收割,于是往復。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年輕人更想做的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,很不愿做身不由己被別人支配自己生活的那一類。如果房子不回歸它原本的屬性,醫(yī)療保障不從民眾角度出發(fā),教育生活開支花銷過高的問題不從根本上解決,出高校畢業(yè)后的有才能者不被真正物盡其用,可能專家們眼里的期盼只能是越來越渺茫的事情。
隨來隨去
事事不談錢,有什么用
觀星
把人當成牛馬,如果這就是西方知識體系訓練出來的專家,還是讓這群只會跟著別人道路亦步亦趨不愿思考的人退休吧,否則怕晚年不安
年谷順成
段子都說了:豬場的豬不下仔,不是給豬發(fā)文件,也不是喊口號,也不是搞激勵政策,應該多關心豬的生存環(huán)境,吃的好不好,睡的好不好,是冷是熱等等!話糙理不糙??!
專家不提房價,不提教育成本,不提生存就業(yè)等的壓力,一個勁的在百姓身上打主意,能有效果嗎?
而且,根據發(fā)達國家經濟研究數據表明,社會越發(fā)達,人們受教育文化程度越高,生育意愿是下降的!
現階段,百姓不是不想生,是生不起??!